欢迎访问成人学历报考中心网站!

客服热线:13057621910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自学考试 > 模拟试题

2023年自考《大学语文》模拟练习题——简析题1

来源:成人学历报考中心发布日期:2022-04-22

  一、原文:不违农时,谷不可胜食也;……养生丧死无憾,王道之始也。

  1、指出这段文字的论点。

  答:养生丧死无憾,王道之始也。

  2、说明这段文字使用的论证方法。

  答:归纳法。

  3、文中的“王道”包含了孟子什么样的治国思想?

  答:以民为本,施仁政。

  二、原文: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,涂有饿莩而不知发;……斯天下之民至焉。

  1、为使“民加多”,孟子认为“王”应持的正确态度是什么?

  答:王无罪岁。

  2、孟子善用比喻,请结合这段文字试加分析。

  答:用拿了刀杀人却说“非我也,兵也”作比喻,来揭露统治者把“涂有饿莩”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观点,收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、生动而深刻的效果。

  3、除了使用比喻外,这段文字的说理还具有什么特点?

  答:先抑后扬:先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,然后再说只要君主不怪罪年成不好就可以使“民至焉”。

  4、“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,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”两句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?

  答:这两句反映了当时贫富悬殊,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社会现实。

  三、原文: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,拘于虛也;……尔将可与语大理矣。

  1、这段话出于文中哪位人物之口?“尔”是谁?

  答:这段话出于北海若之口;“尔”是河伯。

  2、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?

  答:人的认识和作为受到空间、时间和所受教育等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,因而是十分有限的。

  3、这段文字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?

  答:类比法。

  四、原文:秋水时至,百川灌河,泾流之大,两涘渚崖之间,不辩牛马。……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,望洋向若而叹曰……

  1、文中有几个人物,他们各是谁,什么身份?

  答:文中有两个人物:黄河之神河伯和海神海若。

  2、说明作者安排这几位人物出场的用意。

  答:作者意在通过河伯和海若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,阐明观点。

  3、文中景物描写的意图是什么?

  答:文中的景物描写,意在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,形象地渲染了文章的主旨。

  五、《谏逐客书》成功之处的体现:

  答:奏疏写得有理、有力、有节,使秦王撤销了逐客令。在皇权专制时代,这种“逆鳞”作为能获得成功,是极其罕见的,由是,这篇奏疏也就得以成为传颂千古的典范议论文。究其成功之处,主要可从如下四个方面去体会:

  ①抓住秦王想 尽快吞并六国、一统天下的最大欲望,把每个层次的着眼点和收束点,都集中到这一根 本利害关系上,从而击中了要害,打动了秦王的心,这是奏疏能说服秦王的关键。

  ②铺陈张扬,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说话。奏疏第二第三段泼墨最多,主要是摆事实讲道理,先 以大量秦王熟识之典型而切近的事实诱导,然后用简洁切要的结语点拨,论据方分,点 拨警策,从而收到了事实胜于雄辩的效果。

  ③正反对比,利害对举,论证切中腠理。奏 疏每段的论证过程,都是从正与反、利与害两个方面展开,交织着昔与今、物与人、纳与逐、利与害、损与益、强与亡等多重鲜明对比,从而把纳客之利、逐客之害阐发得十分透辟有力。

  ④大量采用铺陈手法和排比句式,词采纷呈,笔力雄健,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气势、韵律和感染力、说服力。

  六、原文:于是废先王之道,……以弱天下之民。

  1、这段文字批评的对象是谁?

  答:秦始皇。

  2、这段文字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?

  答: 例证法;通过铺陈历史事实彰显意理。

  3、指出其中的对偶句。

  答:(于是)废先王之道,焚百家之言;堕名城,杀豪杰。

  七、原文:《书》曰:“满招损,谦得益。”……岂独伶人也哉!

  1、指出这段文字的论点。

  答:忧劳可以兴国,逸豫可以亡身

  2、说明这段文字的写作特点。

  答:正反对举,比照阐发。

  3、作者感叹“岂独伶人也哉”的用意是什么?

  答:从点推向面,发人深思。

  八、原文:其在志力薄弱之士,……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。

  1、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?

  答:只有意志坚强,才能取得成功

  2、指出这段文字使用的论证方法。

  答:这段文字使用的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。

  3、这段文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?

  答:这段文字的写作特点是层递句式,排比修辞。

  九、原文:更譬诸操舟,如以兼旬之期,……故彼岸终不可达也。

  1、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?

  答:做任何事,有毅力者成,反是者败。

  2、指出这段 文字使用的论证方法。

  答:对比。

  3、除了比喻之外,这段文字还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?

  答:层递,排比。

  十、原文:一切对异端的迫害,……所以不能容忍任何和自己不同的思想信仰了。

  1、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?

  答:人类难以做到容忍的心理根源是“深信自己是不会错的”。

  2、指出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。

  答:演绎法。

  3、指出文中所采用的修辞手法。

  答:排比。

声明:

(一)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,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。

(二)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,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您对内容、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,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。

题库资料
  • 真题精炼
    依据历年真题,快速梳理
    知识点,检验学习效果
    点击查看
  • 模拟试题
    依据考试大纲高质量
    模拟试卷
    点击查看
  • 教材大纲
    全力冲刺,紧抓考前机会
    全力冲考
    点击查看
热门推荐